中缅国际通道大临铁路首座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贯通

2021-09-07 12:12:12

 

  央广网昆明10月2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月15日报道,经过铁路建设者近4年的艰苦奋战,中缅国际通道到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首座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新华隧道顺利贯通,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作为我国高地震烈度区和横断山脉纵谷区首座贯通的铁路万米长隧道,其施工经验也将为后续川藏、滇藏铁路建设提供技术参照。
  
  记者:10月15号上午9点58分,随着最后一次爆破工作的顺利完成,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境内,全长12.3公里的大理至临沧铁路新华隧道正式贯通。该穿越横断山脉无量山与哀牢山结合部,地形险峻、河谷深切,地质构造复杂,属于国家一级高风险隧道。建设过程中,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参建人员克服了高水压、高地热、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等多个难题。中铁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三工区经理赵凡:
  
  赵凡:隧道出口下方是澜沧江,斜上方是储水量15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整个施工作业基本上是在水库水位以下100多米的地方进行,相当于顶着150亿立方米水的巨大压力。隧道围岩挤压破碎,裂隙发育,透水严重,最大日涌水量在7万立方米。为避免突泥涌水,建设者采用地震波、红外探水、瞬变电磁等方法超前预探地质,设置三级泵站双管路反坡抽水,确保隧道安全掘进。。
  
  记者:最大埋深1100米的新华隧道处于烈度等级达到8度的高地震烈度区,施工过程中,当地监测发生的有感地震多达8次以上。中铁二院大临配合项目部经理罗云飞介绍,类似的难题在信息化与工程施工有效结合过程中得到解决。
  
  罗云飞:隧道共穿越3个断层,建设中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数据等,及时调整围岩级别和优化支护参数,采取“防、排、堵”相结合的措施,因地制宜,解决了变形大、地下水发育和存在有害气体等问题。
  
  记者:通过动态调整和优化施工,现场测量的隧道纵向误差为7毫米、横向误差为12毫米,精度领先同类隧道。中缅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02公里的大临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建成通车后,昆明至临沧可实现3小时左右到达,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国内段届时也将实现贯通。


Copyright © 悦享伴旅网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