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目的地 > 中国 > 甘肃 > 白银
景点TOP
会宁县

3. 会宁县

会宁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会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素有“秦陇锁钥”之称,地处甘肃中部,县域地形地貌呈“七川八塬九道梁”。国道312线、309线,省道207线穿境而过。 会宁是甘肃省地域大县、人口大县。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现辖29乡4镇,总人口58万。 会宁是雨养农业为主的农业县。耕地228万亩,其中旱地204万亩(梯田138万亩),水地24万亩。年均降雨量34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 会宁是甘肃中部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荞麦米和良谷米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杏仁露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铁木山矿泉水被国家命名为优质纯天然矿泉水,仿古地毯是外贸出口的免检商品。 会宁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红色旅游优势,红军会师旧址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举人115人、贡生396人。 自恢复高考以来, 已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万人,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1000多人,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区就有240多名会宁学子。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精神享誉省内外。 会宁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1999年全县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7311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65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352万元,在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正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

当地特产 更多
干烧冬笋
干烧冬笋

我国食笋历史悠久,《诗经》载有“其蔬伊何,唯笋及蒲”。竹笋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烹制菜肴用途广泛,情受人们青睐。按采收季节分为冬笋、春笋和夏初的鞭笋,品质以冬笋最佳,春笋次之,鞭笋最差。

小担蒸子糕
小担蒸子糕

蒸子糕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小点心,深受消费者欢迎。它以糯米、粘米、糖为原料,随吃随蒸,不需等候,松软、香甜,老少皆宜。经营者挑担上街,一头为放盘碟、筷子和原料的矮小柜橱;一头炉灶上放一特制的铁皮壶。糕模用杂木雕成,上端为直径2.5厘米、深约1厘米的梅花形圆格,有盖,下装顶把。糯米与粘米磨粉后撒水拌成小颗粒,蒸时将粉装入糕模,刮平,放少许黄色中菊糖于中央。

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作为一道名菜流行于甘肃、青海等地,制作过程辅以10多种中药材为佐料,加入特质的黄色粗粉条,失水率低,系水力强,熟肉率高,汁液丰富,通过爆炒、红烧、黄焖、干炸、烧烤、清炖、清蒸等工艺进行加工,味道美妙,营养丰富。“靖远羊羔肉”享誉陇上,闻名全国,久负盛名, 2002年获国家A级绿色认证,是中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准保护注册的商标。

陇南猕猴桃
陇南猕猴桃

陇南猕猴桃均属野生,近年来逐步实现栽培化、品种化、商品化,猕猴桃能鲜食,也能加工成果酒、果汁、果酱、罐头、果脯、果干等多种食品。营养丰富,有“维生素之果”称,猕猴桃还有一定药用价值,它性味甘寒,有解热、止渴、通淋之功,猕猴桃还是一种良好的观赏花木。

小口大枣
小口大枣

小口大枣,甘肃省靖远县特产,因原产于该县石门乡小口村而得名。具有“久旱亦可结实”,鲜枣果大粒重、香脆可口,干枣久放不干、肉厚味浓、营养丰富等特点,是食用、药用兼可的优良食品。“小口大枣”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甘肃省十大名果”、首届中国枣业大会“优秀奖”。

地黄
地黄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栽培,赤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Copyright © 悦享伴旅网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