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洞遗址
暂无评级地址: 暂无
开放时间: 暂无
景点介绍
朝阳鸽子洞遗址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水泉乡瓦房村的西汤山南侧,两级50余米高的悬崖陡壁位于大凌河边。鸽子洞是处于第二级悬壁上的天然洞穴。因成群的鸽子居洞中而得名。该洞穴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3年、1975年考古工作者对鸽子洞进行了发掘,发掘出一批石制品、动物化石,发现了用火痕迹。
洞穴由奥陶纪石灰岩和诛罗纪紫红色砂页岩组成,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使这一带石灰岩生成袋形和垂直竖井式洞穴。洞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溶洞。考古工作者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洞,其中下洞又分为A洞和B洞,A洞是鸽子洞人居住的遗址。鸽子洞呈岩厦结构,洞口向东,宽1.8米、洞内纵长15米,最高处18米,最里面有20平方米的“内室”,洞内宽敞明亮,蔽风遮雨。洞前是宽阔的大凌河,河东岸,山低坡缓,构成大凌河二级阶地,多灌木丛林,是鸽子洞人的狩猎场所。
洞内堆积可分六层,文化遗物主要集中在二三层,厚达1.5一2米。鸽子洞文化层中发现少量人骨化石。从骨胳形态观察和测量情况看,与智人阶段的人类化石相当。
鸽子洞出土的文化遗物较为丰富,两次发掘出石制品280余件,制作技术较高,工具的类型、规格、修理石器的方法,与以北京猿人为主体的文化内涵有相继承的关系,说明鸽子洞是北京人向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一支。与石制品共出的哺乳动物化石共26个种属,说明鸽子洞人类生存环境是处于晚更新世期间的寒冷冰期阶段。 鸽子洞应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中最晚的一处,地质时代相当于晚更新世中期之末,距今5一7万年。鸽子洞遗物代表我国东北地区石器时代中期一个重要文化类型,也是迄今辽西大凌河流域最早的古人类居住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7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洞穴由奥陶纪石灰岩和诛罗纪紫红色砂页岩组成,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使这一带石灰岩生成袋形和垂直竖井式洞穴。洞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溶洞。考古工作者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洞,其中下洞又分为A洞和B洞,A洞是鸽子洞人居住的遗址。鸽子洞呈岩厦结构,洞口向东,宽1.8米、洞内纵长15米,最高处18米,最里面有20平方米的“内室”,洞内宽敞明亮,蔽风遮雨。洞前是宽阔的大凌河,河东岸,山低坡缓,构成大凌河二级阶地,多灌木丛林,是鸽子洞人的狩猎场所。
洞内堆积可分六层,文化遗物主要集中在二三层,厚达1.5一2米。鸽子洞文化层中发现少量人骨化石。从骨胳形态观察和测量情况看,与智人阶段的人类化石相当。
鸽子洞出土的文化遗物较为丰富,两次发掘出石制品280余件,制作技术较高,工具的类型、规格、修理石器的方法,与以北京猿人为主体的文化内涵有相继承的关系,说明鸽子洞是北京人向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一支。与石制品共出的哺乳动物化石共26个种属,说明鸽子洞人类生存环境是处于晚更新世期间的寒冷冰期阶段。 鸽子洞应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中最晚的一处,地质时代相当于晚更新世中期之末,距今5一7万年。鸽子洞遗物代表我国东北地区石器时代中期一个重要文化类型,也是迄今辽西大凌河流域最早的古人类居住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7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