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
暂无评级地址: 暂无
开放时间: 暂无
景点介绍
-、基本情况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东与高台县毗邻,西与玉门市接壤,南邻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北靠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处东经98°00′-100°20′,北纬39°47′-40°59′之间,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境内以发源于祁连山的北大河和黑河水系,分别是金塔绿洲和鼎新绿洲的重要灌溉水源。全县海拔1120—1300米之间,农业较为发达,是典型的农业县,被誉为是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 金塔县共辖10个农业乡镇,123个乡镇村,694个村民小组,2.93万农户,农业人口11.24万,占总人口的81.7%。全县现有耕地40万亩,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瓜类、油料、蔬菜、花卉等多种作物生长。 二、气候特征 金塔县属典型的内陆灌溉农业区,耕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8℃,≥10℃的有效积温为3250℃,≥15℃的有效积温为2600℃,无霜期140—150天。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4—9月的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且全县分布比较均衡,太阳总辐射为155千卡/平方米·年,属全国高值区。年降水量54—77毫米,年平均自然蒸发量为2560毫米,属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总的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气候较为干燥。 三、种植业发展 金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种植业在全县农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近年来,全县各级组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25万亩优质棉花基地、5万亩优质粮食基地、5万亩制种基地、3万亩加工番茄基地、10万亩孜然套种基地的种植格局,粮经比调整为12:88。与此同时,按照“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起步发展后续产业”的思路,坚持优势开发,突出科技创新,培育产业群体,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形成了棉花、粮食、日光温室、制种、甜菜、加工菜、中药材等八大产业,成功打造了“金雪”棉花、“飞富”面粉、“鑫农”番茄酱、“康维”脱水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了保障。在科技推广上,农业技术部门把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作为改善品质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的突破口,突出抓好“三品一效”,近几年围绕三大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乡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县共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500余个,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160多项,使立体种植、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基质栽培等一大批农业新技术在生产中得以普及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对全县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65%。 四、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作为上挑种植业、下连加工业,中带第三产业的中轴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新型主导产业。自2001年市、县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以来,全县上下以“二百万只肉羊工程”建设为主线,按照“稳定猪鸡、扩大牛羊、扩群提质”的发展思路,坚持“高标准起步、超前性示范、全方位铺开”的原则,突出暖棚圈舍改建、品种引进改良、饲草加工利用、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四大关键,攻坚克难,力促落实,初步实现了畜牧业发展“三统四化五变”目标(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设施配套化、品种优质化、养殖规范化、布局规模化;土种变良种、放养变圈养、粗喂变精喂、单羔变多羔、两年变半年)。至目前,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195万头(只),其中牛饲养量达2万头,羊饲养量达90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1万头,鸡饲养量达到90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11000吨,禽蛋产量达到1100吨,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包括复种)。年畜牧业收入可达15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五、农机化事业发展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发展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机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政策和措施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快了发展步伐。一方面,农业装备和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至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7756台,全县每4户农户拥有1台,配套农机具达2万多台。机耕、播种、机收面积分别达到29万亩、23万亩和27万亩,耕地、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2%、57%和67%。另一方面,农机服务逐步呈现出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县上在不断巩固和提高乡镇农机站服务功能的同时,年培植发展3个农机合作服务组织、20个农机大户,组织跨区作业机车100台,实现作业面积2万亩以上。同时,加大农机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棉杆粉碎机、割草机、免耕机等新型农机具,年作业面积达20万亩以上。在农机市场管理上,县农机监理部门以农机行政执法为重点,大力整治“黑车非驾”现象,提高监理“四率”,使机车报户率达到了65%以上,驾驶员持证率达到了85%以上,检验率和审验率达到了85%以上;加强了农机市场管理,进一步整顿农机供应、作业和维修制造市场,使服务网点有证率达到95%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拉动了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为农机企业提供了商机,搞活了经济,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经济发展 2003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9455.7万元,比上年增加20262.8万元,增长19.6 %;农业总收入达67601.7万元,比上年增加12319.1万元,增长22.3 %;在农业收入中,种植业收入达52847.6万元,比上年增加10064.6万元,增长23.5 %;畜牧业收入达14580.1万元,比上年增加2222.3万元,增长17.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90元,比上年增加468元,增长12.9 %。